空谷有幽兰
时间:2017-06-30 14:47 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次
屈原在他的《离骚》里唱道:“余既滋兰之九畹兮,又树蕙之百亩。”兰,又叫春兰、兰花、山兰、兰草,一茎一花,叶片细长。《广群芳谱》说:“兰幽香清远,馥郁袭衣,弥旬不歇……故江南之兰为香祖……称为第一香。”蕙与兰不同之处在于它一茎多花,香味略淡,花形则与兰同。 ![]() 因兰生幽谷,芬芳高洁,往往譬之为雅人、高士及心性妙馨的美女。“与善人处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则与之俱化”(《孔子家语》)。古人将好的书法和文章称为“兰章”,佳朋挚友称为“兰友”,拜把交换的庚帖称为“兰帖”,名人逝世称为“兰摧玉折”……自古以来,称颂兰花的诗篇多不胜数,而画兰的作品亦无法算计。画兰据说始于唐代的殷仲宏,此后北宋的苏轼,南宋的杨无咎、汤正仲、赵孟頫,元代的郑思肖、管仲姬、赵雍、普明,明代的文征明、徐渭、马湘兰、薛素素,清代朱耷、李方膺、郑板桥……都是著称于世的画兰高手。但画兰到了清代才随心所欲,任意纵横,讲究笔情墨趣,简要概括,已臻成熟。郑板桥说:“画兰宜省,写石宜冷;画家妙法,笔底还狠。” ![]() 画兰先撇叶,从根部开始,下笔一顿,逐渐移动,尺许乃止,画到梢头,轻轻把笔一提,这片叶子就有粗有细有刚有柔;再撇第二片叶,和第一片叶相交,谓之交凤眼;第三片叶则要破凤眼。这叫一撇二交三破法。然后再点兰花,花或全开或半开。这样形成一组,依此类推,一组一组地集成一丛一丛的兰草。方法虽大致相同,但因历代画家的身世、处境、性格、素养不同,笔下的兰草也就各具面目,并非千篇一律。 ![]() 郑板桥的兰草,骨力清纯,风神秀逸,他以书法笔意入画,儒雅挺健,不同凡响。他不但画盆兰和丛兰,还喜欢画成片的兰草茁壮地生长于山石之间,意境阔大,生机勃勃。尤其喜欢将兰草与荆棘同画,以丑衬美,或称丑美互映,让人耳目一新。
他的题画诗,多姿多彩,或歌颂兰草的清高自洁,不与俗流为伍,如“山中觅觅复寻寻,觅得红心与素心,欲寄一枝嗟道远,露寒香冷到如今”;或写世情冷落,高洁之人不为俗世所容,如“屈宋文章草木高,千秋兰谱压风骚。如何烂贱从人卖,十字街头论担挑”;或写兰谢兰开,从中可以感悟世事的升沉荣辱,如“春兰未了夏兰开,万事催人莫要呆。阅尽荣枯是盆盎,几回拔去几回栽”;或写兰草在入世后的苦恼,渴望重回自由的山野,如《破盆兰花》:“春风春雨洗妙颜,一辞琼岛到人间,而今究竟无知己,打破乌盆更入山。”另一首说得更加明白:“世人只晓爱兰花,市买盆栽气味差。明月清风白云窟,青山是我外婆家。” 郑板桥的兰草画得妙绝,而他的题款使画更生风色,此为一般胸少文墨之画匠望尘莫及之处,能不令人警醒乎!
本文摘录自聂鑫森著《煮文嚼画》 (责任编辑:admin) |